更新日期區間

關鍵字: 白海豚海洋廢棄物海洋污染

資料集

目前資料 8

113年海洋廢棄物清理狀況統計

113年海洋廢棄物清理狀況統計(資料來源:由各縣市政府造送資料彙編)

113/03/12上架 113/05/02更新 126 47

112年海洋廢棄物清理狀況統計

112年海洋廢棄物清理狀況統計(資料來源:由各縣市政府造送資料彙編)

112/04/14上架 113/02/02更新 719 1,675

111年海洋廢棄物清理狀況統計

海洋廢棄物清理狀況統計

111/03/08上架 112/06/15更新 561 2,669

110年度海漂底垃圾分布及微型塑膠採樣檢測調查計畫

海洋廢棄物問題被列為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(SDGs,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)的重要議題之一。本計畫為解決海洋廢棄物問題,研擬相關工作事項,透過調查臺灣本島周遭海域海底垃圾及微型塑膠分布情形,以利集中資源作有效清理,並作為執行海洋廢棄物政策擬定之依據。在海漂垃圾方面,從2019, 2020, 2021三年調查的分析結果顯示,台灣週邊海域海漂垃圾平均密度分別為222.7 ± 63.5、69.63 ± 15.30及52.20 ± 7.68 item/km2,平均密度有逐年下降趨勢。北部海域有較高的海漂垃圾密度,尤其是在基隆市、新北市一帶。在垃圾的組成當中以塑膠類占最多數,其次則是保麗龍類型的垃圾。本年度共完成十五處海域的海底垃圾調查,以宜蘭龜山島調查結果(38,056件/平方公里)較高,其次為澎湖小門(平均密度31,944件/平方公里),本次調查海域的海底垃圾以漁網漁具為大宗。微型塑膠調查工作部份,共完成40個海水和30個生物樣品的採樣及分析工作,海水樣品分析結果顯示微型塑膠濃度介於0.018~1.027個/m3之間,調查結果顯示的微型塑膠全年以塑膠碎片為主(36%)、其次為發泡塑膠(26%),至於今年微型塑膠材質調查結果以PE為主(34%),其次為PP(30%)和PS(23%)。生物微型塑膠樣品分析結果顯示,微型塑膠濃度介於0.126~0.738個/克(濕重)之間,微型塑膠材質以PP(47%)最高、其次PS(21%)和PE(19%)。

111/03/01上架 111/07/13更新 369 18
 1